您现在的位置是: > 资讯资讯

国产DSA,“玩大一点”又何妨?

2025-04-09资讯

简介2016年1月,在东软医疗北京总部基地空旷的地下车库里,黄岩的脚步声格外清晰——这位刚刚入职的血管造影事业部掌舵者,正走在东软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自主研发的起点。

 

彼时,国内DSA市场近乎完全由欧...

2016年1月,在东软医疗北京总部基地空旷的地下车库里,黄岩的脚步声格外清晰——这位刚刚入职的血管造影事业部掌舵者,正走在东软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自主研发的起点。

 

彼时,国内DSA市场近乎完全由欧美品牌垄断,在相关的介入辅助设备、耗材等领域也多是如此。

 

冰冷的现实与零下的温度,浇不灭黄岩胸中激荡的热血:"就从这里开始,定要铸就中国自己的高端DSA!"

 

历史性时刻在2019年降临。

 

东软医疗首款悬吊系列DSA NeuAngio30C“汉武”横空出世,填补中国国产高端DSA空白。随后,东软医疗的DSA研发以及商业化夜以继日地向前飞奔。截至2024年底,国产DSA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突破至12%-13%,而东软医疗在国产DSA中的占比超60%,居国产第一。

 

2025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压力赛。

 

新周期里,所有品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突围。东软医疗亦是如此。

 

3月中旬,在DSA研发立项的第十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牵头,东软医疗联合国产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共同打造的“国产自主品牌心导管室综合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4月8日,第91届CMEF开幕当天,东软医疗重磅发布了512层超高端宽体滑轨CT、全球首创无轨悬吊七轴DSA深度融合的“一站式多模态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

“前者虽为初代集成方案,但已充分证明:心导管室全链条可实现100%国产替代,这标志着我国在医疗影像治疗领域迈出战略突围的关键一步,从根本上破解了‘卡脖子’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这也意味着即便在极端情况下,全自主解决方案仍能保障中国患者的就医需求,其战略价值远超单一设备替代。后者则将作为智慧医疗新标杆,重塑手术未来。”在接受「器械汇」专访时,东软医疗副总裁、血管造影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黄岩说。

 

东软医疗的“新解法”,正在掀起引领中国医疗装备前沿发展的澎湃浪潮——这不仅关系到其未来的想象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整个中国医疗影像行业的竞争格局。

 

1

打破惯例,史无前例的“国产联动”

 

“精准诊断是医疗过程的起点,有效治疗才是健康价值的归宿。”黄岩指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愿景,关键在于构建“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医疗能力。若仅停留于疾病筛查层面,而无法提供精准治疗工具,将背离医疗创新的本质目标。

 

因此,在不断升级迭代DSA的基础上,东软医疗突破传统单一设备替代思维,通过整合安吉特高压注射器系统、开立医疗IVUS系统、睿心医疗血流储备分数系统(FFR)、深圳开鸿鸿蒙系统、埃普特医疗和友德邦医疗的介入耗材等自主品牌全产业链资源,构建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平台,成功打造出首个国产全自主心导管室解决方案,构建了从影像诊断到治疗决策的智能闭环。医生可通过统一操作界面实时调取患者影像、生理参数等数据,实现多设备无缝联动。

 

心导管室综合解决方案突破了三个行业惯例:打破设备厂商间的技术壁垒,通过联调机制,建立起功能学以及影像学的互联互通;打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壁垒,将耗材企业(如埃普特、友德邦)纳入联调体系;构建了从设备、到系统、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闭环。

黄岩表示:“该项目的战略意义已超越医疗领域本身。通过建立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既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的安全闭环管理,更为国家公共卫生战略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这种‘生态级替代’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格局。”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瑞康心血管病医院等医院完成临床落地。

 

实现产业链协同绝非易事。为什么东软医疗脱颖而出?深层逻辑或可从三个维度解码:

 

其一,央企赋能构建产业生态优势。2024年9月,通用技术集团成为东软医疗第一大股东,这家中央直管骨干企业的战略入股,不仅为东软医疗注入国有资本背书,更在心导管室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协同和渠道赋能,深度激活了上下游企业的协作潜能。

 

其二,产业界上下游的持续创新,为中国治疗设备领域实现联动的创造了可能。不同于早期DSA产业链由外资垄断,近年来,除了东软医疗"汉武"系列高端DSA成功登陆国内外市场,安吉特、开立医疗等企业在纷纷在各自专业领域达成创新突破,为全面打破进口垄断、重构全球医疗技术版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三,技术层面,针对跨品牌的兼容性、数据互通性难题,东软医疗通过与合作企业研发团队之间的联动联调,实现了对于硬件在控制学领域的互通以及对于软件在影像学信息的互联。比如,与安吉特高压注射器的整合是双方团队通过联动联调实现设备物理层面的精准对接;与开立医疗超声系统的整合过程,则是通过将超声导管获取的血管横断面影像与东软医疗DSA造影投影图像进行实时配准,实现"双模影像融合",为医生提供"腔内-腔外"多维视角。

 

"虽然现阶段的心导管室解决方案仍是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但全面适配国产鸿蒙系统已列为战略升级方向。”黄岩说,“这条路才刚刚开始,很难,但这条路一定要走。"据他透露,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董鹏教授团队已联合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顶尖科技企业启动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全自主心导管室解决方案的迭代升级。

 

2

重磅发布,重塑手术未来

 

在“外联”打造全自主心导管室解决方案之外,东软医疗依托其在国产CT与DSA双领域的行业领军优势,重磅发布的“一站式多模态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也是此次CMEF上的一大看点。

该方案将东软医疗的512层超高端宽体滑轨CT、全球首创无轨悬吊七轴DSA等影像设备与外科手术设备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影像检查、微创介入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无缝对接,让医生在同一手术室内,就能完成从术前精准诊断、术中治疗到术后评估的全流程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与准确性。

 

其中,无轨悬吊七轴DSA采用无轨道悬吊机架设计,避免层流罩分割,符合千级洁净标准,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支持2.3米纵向、2.74米横向灵活覆盖,轻松实现神经介入大角度投照、心脏介入蜘蛛位造影;DSA还结合东软医疗IDM平台智能平衡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可自动匹配最优参数,守护医患安全。

 

此外,超高端宽体滑轨CT能够以亚毫米级分辨率、毫秒级扫描速度,为危急重症患者争分夺秒抢占生命黄金窗口;“零转运”的创新模式让患者无需移动就能接受多种检查与治疗,在胸痛、卒中、创伤等急需快速反应的医疗场景中,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真正做到与时间赛跑,拯救生命。

 

站在CMEF发布会现场,见证东软医疗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布,黄岩感慨万千。2016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彼时,项目组甚至"一张设计图纸、一行核心代码都没有"。从这样的起点出发,东软医疗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重重技术壁垒行走至今。

 

十年磨剑终成锋。

 

"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东软医疗三度摘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研制”;攻克“DSA用低剂量高分辨率大面阵CMOS平板探测器的研制”;承接“国产高端低剂量DSA/CT-DSA功能创新及介入诊疗应用研究”。

 

在此基础上,东软医疗成功研发出“汉武”、“汉・光武”、“汉・文景”等一系列高端DSA产品,填补了国产高端DSA市场的空白;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同时拥有高端CMOS探测器DSA和非晶硅探测器DSA的企业;形成微创介入诊疗解决方案,并建立培训体系和中心向全国推广。

 

这些里程碑,不仅标志着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突破,更重塑着中国介入医学的发展格局。

 

3

圈层渗透,打响中国品牌认知战

 

毋庸置疑的是,在被欧美品牌垄断的DSA市场中,东软医疗已然开辟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路径:

 

在中国DSA市场中,东软医疗稳居第四位,与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三大外资巨头形成“3+1”竞争态势。

 

在全球DSA市场上,东软医疗实现“欧洲攻坚”与“全球拓荒”的双线突破:2024年,东软医疗成功在意大利、英国、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实现销售,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南美、拉美地区以及中亚独联体国家获得广泛认可。2025年,东软医疗计划进一步拓展非洲、东南亚、中东市场,持续扩大全球业务影响力。黄岩还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国际合同订单涨幅远超预期。”

 

谈及能够在DSA领域成功突围的原因,黄岩回归到品牌认知模式本身:“DSA这类高端治疗设备是一个Topdown(自上而下)的业务。与诊断设备可以Bottomup(自下而上)即从基层市场起步、随着体量增长逐步打开市场不同,治疗设备依赖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因此,头部医院、顶尖用户的接受与认可非常重要。”

 

设备的高水准与高质量是获得认可的关键。黄岩认为,“国产DSA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东软医疗2016年起步时,拥有先进的IT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化软硬件等,因此能够迅速走完进口品牌多年积累的技术路径。”

 

在技术研发的“硬核”实力的基础上,经过五年多的商业化深耕,如今,东软医疗DSA用户中超40%来自三甲医院,其中多是复旦大学中国医院Top100榜单上的顶尖医疗机构;2024年,在欧洲十大心脏病中心中,东软医疗DSA成功落地五家。这让黄岩倍感自豪:“谁能想到,中国国产DSA能够进入到这些层级的医院!”

 

东软医疗也高度重视不同层级医院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与顶尖医院及专家团队的深度合作,满足高层级医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需求,帮助攻克临床难题;同时,针对基层医院,推出经济型设备及配套应用,以高性价比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东软医疗还与临床学会、医生集团合作,构建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院的帮扶体系。通过顶尖专家的指导,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此种种,最终塑造了国产DSA的超越新范式。

 

作为东软医疗血管机业务的负责人,黄岩对国产品牌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采访中,他反复强调:“国产品牌之间不应是激烈的竞争关系,而应是协同与合作。”

 

从199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全身CT开始,东软医疗曾独自扛起国产CT的大旗。2016年以后,随着联影、明峰、赛诺等国产品牌的崛起,国产CT得以在全球市场上更清晰地发出中国强音。“希望看到更多国产DSA品牌崛起。只有在竞争中互相协同、合作进步,中国国产医疗设备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黄岩表示,“也希望中国医生在不断接受和使用国产设备的前提下,对中国国产设备给出更足的信心与支持。”

 

正如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在本届CMEF所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替代’,更将创建‘中国标准’,构建起我们自己的全链条自主技术生态。期待与各界专家、伙伴彼此赋能,携手推动中国医疗装备迈向更强大的未来!”(来源:器械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