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资讯资讯
“传家锅”背后的工业密码:高精度矫平工艺如何成就30年不坏的国货传奇?
2025-11-07资讯
简介浙江瑞安一口被网友称为“一锅传三代,人走锅还在”的不锈钢锅,近日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口来自浙江瑞安的品牌“汇十方”不粘锅,历经30年使用仍光亮如新、不变形、不生锈,成为“耐用国货”的代名词。而其背后的...
浙江瑞安一口被网友称为“一锅传三代,人走锅还在”的不锈钢锅,近日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口来自浙江瑞安的品牌“汇十方”不粘锅,历经30年使用仍光亮如新、不变形、不生锈,成为“耐用国货”的代名词。而其背后的关键技术支撑,正是一项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高精度矫平。

30年不坏的秘密:从材料源头把关品质
看似简单的不锈钢锅,实则对原材料要求极高。若用于制锅的不锈钢板存在波浪边、内应力或表面划痕,即便后续冲压工艺再精细,锅体也极易出现加热翘曲、锅盖不严、局部锈蚀等问题,导致寿命大幅缩短。
“大多数锅用几年就‘废了’,根源就在板材预处理环节。”业内专家指出,“而‘汇十方’早在30年前就坚持对材料的极致苛求,这正是其产品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关键。”
老厂新困局:传统工艺难敌现代需求
如今,“汇十方”虽因口碑爆火(官方账号粉丝突破228万,已建111个购物群,超2万人排队等待购买),却也面临设备老旧、员工流失、缺乏电商运营经验等现实困境。其现有生产线仍采用第一代大飞轮二级传动压力机,效率与精度已难以匹配当前市场需求。
尤其在加工直径36cm、厚度1.1mm的304/316不锈钢锅时,未经高精度矫平的卷板极易带来五大问题:锅沿翘曲,导致锅盖密封不良;锅底厚薄不均,影响导热与安全性;表面微伤加速腐蚀;模具磨损快,尺寸公差失控;材料浪费高达5%~8%。
矫平工艺:锅体品质的“第一道防线”
“矫平不是美化,而是归零。”技术负责人解释道。玛哈特高精度多辊矫平机能有效消除轧制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与形变,使钢板回归物理与几何上的“理想状态”。
引入现代矫平工艺后,“汇十方”实现多项突破:板材平面度误差 ≤0.1mm/m,确保锅体圆整不变形;提升材料均匀性,为冲压提供稳定基材;无痕处理保留不锈钢钝化膜,延长抗腐蚀寿命;实现批次一致性,复刻30年前精准尺寸;降低废料率,提升材料利用率,真正降本增效。

“一口能用30年的锅,从来不是偶然,它是老师傅对手艺的坚守,老工厂对材料的苛求,更是上游装备企业对工业细节的死磕。”当玛哈特矫平机以微米级精度抚平金属褶皱,它所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当代制造业对“耐用”“可靠”“值得信赖”的重新定义。
真正的国货之光,不在流量里,而在每一寸被认真对待的钢板上。
玛哈特厚板矫平机技术升级助力高端制造提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材料加工精度与一致性要求持续提升,金属板材前处理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风电装备、压力容器等重型工业领域,厚度6mm以上的高强钢、热轧板普遍存在波浪边、内应力不均等问题,直接影响激光切割精度、焊接质量乃至整机结构可靠性。在此背景下,具备高刚性结构与智能控制能力的厚板液压矫平机,正从“辅助设备”升级为“质量源头控制的关键环节”。值得关注的是,玛哈特作为国产装备企业,正通过核心技术突破,推动这一细分领域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厚板变形成隐性成本源头
长期以来,厚板矫平被视为简单预处理工序,设备投入常被压缩。然而,随着Q355B、Q690D、WH60等高强钢在重型装备中广泛应用,其轧制残余应力导致的宏观变形问题愈发突出。某大型工程机械集团曾披露,其年处理超万吨厚板中,近两成返工案例可追溯至原材料平整度不足——激光切割轮廓偏移、焊接错边、装配间隙超标等问题频发,不仅拉长交付周期,更侵蚀利润空间。
传统机械式矫平设备因矫平力有限、辊系刚性不足,难以彻底消除厚板内应力。部分企业被迫依赖人工校正或增设检测工位,效率低且缺乏过程可控性。行业亟需一种兼具高矫平力、高稳定性与智能适应能力的解决方案。

技术破局:玛哈特推动厚板矫平装备升级
在此背景下,玛哈特基于多年在金属矫平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出新一代高刚性厚板液压矫平机,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代表性产品之一。该设备采用整体焊接重型机架与六重辊密集支撑结构,主矫平辊直径达280mm以上,确保在处理10–100mm厚板时仍保持优异抗变形能力。其核心在于集成伺服液压系统与自适应控制算法,可根据材料厚度、强度实时动态调节各辊组压力,实现“一板一策”的精准矫平。
据公开技术资料,玛哈特该系列设备矫平后平面度可稳定控制在±0.5mm/m以内,有效满足后续激光切割与自动焊接的基准面要求。同时,设备配备工艺参数数据库,支持一键调用预设程序,大幅降低对操作经验的依赖,尤其适合多品种混线生产场景。

智能融合:从单机到数字化工序节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玛哈特在设备智能化方面亦有布局。其厚板液压矫平机已集成工业物联网模块,可实时采集辊缝、液压压力、送料速度等运行数据,并通过标准协议与企业MES系统对接。这意味着矫平环节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质量追溯、工艺优化与预防性维护提供支撑。
例如,某风电塔筒制造商在引入玛哈特设备后,实现了每卷钢板矫平参数的自动记录与关联。当后续焊接出现异常时,可快速回溯至原材料矫平状态,精准定位问题根源,显著提升质量管控效率。
应用验证:客户价值真实落地
实际应用成效印证了技术升级的价值。一家年产能超5000台的起重机生产企业反馈,其主臂结构件采用16–25mm厚高强板,过去因板材波浪需额外增加人工校正工位。引入玛哈特厚板液压矫平机后,激光切割一次合格率从91%提升至98.7%,人工校正环节被取消,年节省工时超2万小时,客户验货一次通过率显著提高。
另一家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则表示,矫平后板材内应力分布更均匀,环缝自动焊接熔深一致性改善,无损检测合格率提升,交付周期缩短约12%。
行业意义:夯实制造“底层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看得见”的机器人与激光系统,也离不开“看不见”的基础工艺装备升级。玛哈特等企业在厚板矫平领域的持续投入,正帮助中国制造夯实“底层能力”。
未来,随着国产核心部件成熟与用户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认知深化,具备高刚性、智能化、低维护特性的厚板液压矫平机将加速普及。而以玛哈特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若能持续聚焦真实工艺痛点,提供从设备到服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望在高端基础装备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在制造强国战略持续推进的今天,每一毫米的平整度提升,都是中国装备迈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的坚实一步。而玛哈特所代表的国产矫平力量,正悄然成为这场静水深流式变革中的关键支撑。
硬核赋能,玛哈特助力汽车精密制造龙头再攀高峰!
浙江全兴精工集团,2000年成立的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龙头企业,深耕转向油泵、新能源电机泵等核心产品,不仅是奔驰戴姆勒等国际大牌的全球供应商,更在新能源转向泵领域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产品精度要求达微米级别 。

此前受限于冲压精度瓶颈,如今两条玛哈特高精密开卷矫平激光落料线完美交付,凭借微米级矫平与高效激光切割能力,一举突破精度难题,更以自动化流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为其"全球一流转向系统供应商"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合作绝非单点赋能,更是精密制造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深度协同。玛哈特的全球技术积淀与全兴精工的行业深耕形成合力,不仅为全兴精工的自动化柔性生产升级注入核心动力 ,更将以“光束代替模具”的数字制造能力,助力其在新能源转向系统等前沿领域持续领跑。未来,双方将继续在更高精度、更智能的生产场景中深化合作,共同书写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升级新篇章!
